登录

杭实集团发布“实业智投”投资品牌,杭州国资产业投资迈入生态化时代

近日,“实业领杭 智投未来”2025杭实集团投资生态大会举行,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杭实集团”或“集团”)在大会上正式发布“实业智投”投资品牌及百亿母基金,标志着集团产业投资从“广覆盖”向“深聚焦”转型,从“分散发力”向“聚合共赢”升级。

作为杭州唯一一家世界500强市属国企,杭实集团此次在产业投资领域的系统性战略升级,也标志着杭州国资产业投资进入生态化运作新阶段。

今天,为大家分享杭实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钮健在杭实2025投资生态大会上的讲话。

共建“实业智投”,共创投资生态

——在杭实2025投资生态大会上的讲话

杭实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钮健
 (2025年4月1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合作伙伴、同仁们:

人间四月天,钱塘潮涌时。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杭州,共同开启“实业领杭 智投未来”的新征程。

刚才,我们重磅发布了“实业智投”投资品牌及百亿母基金,并完成了与杭州市驻京办、区县招投联动伙伴、母基金投资伙伴及首批拟投项目的合作签约。这一系列战略举措,既是杭实集团对外部环境深刻洞察后的主动应变,更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现代化产业投资体系的战略抉择。

此刻,站在世界500强的新起点,杭实集团肩负着更重的使命与期待。借此机会,我想围绕“时代之变、国企之责、生态之道”三个维度,分享几点思考。

直面变局:以战略定力把握时代脉搏

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关税贸易战,不仅是经济博弈,更是政治、科技、安全等多维度的战略角力。

政治角度:全球贸易规则被打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多边贸易体系面临空前挑战。

经济角度:全球市场波动频发,企业成本攀升,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与韧性成为核心命题。

科技角度:技术“脱钩”加速,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颠覆性技术迭代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呼啸而来。

近日,我们与华泰证券机构业务委员会主席梁红做了深入交流。她从“地缘政治演变、地产周期修复、科技创新突破”三大维度分析了宏观经济形势。我们认为,中国产业面临“危”“机”并存的考验。一方面,部分领域“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外部压力倒逼我们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机器人、合成生物等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机遇。

面对这一变局,中央提出“双循环”战略,要求国有企业勇当产业链安全的“压舱石”、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对杭州而言,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拥有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创新策源地,以及“中国视谷”“中国数谷”等产业高地,完全有能力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新赛道上抢占先机。杭实集团作为市属国企排头兵,必须扛起责任,“挑大梁、做头雁”,以开放包容、协同共生的姿态,以产业投资为纽带,与生态伙伴携手筑牢产业链安全屏障,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今天的签约仪式,正是我们携手生态伙伴,将外部挑战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

实业报国:以改革魄力彰显国企担当

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主力军。这些年,杭实集团通过搭建投资平台、设立产业基金、链接市场化资源,积极参与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布局,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助力杭叉集团、中策橡胶、民生医药、景业智能、赛德半导体等一批龙头、优秀企业成长壮大。2024年,集团全级次投资总额达88.17亿元,产业基金累计签约子基金65支,协议总规模619.9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512.83亿元。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过去的单一资本投入、各平台分散式投资方式不足以应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杭实集团在实现“世界一流产业投资平台”的征程中,必须实现“三集中”——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优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创新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强支持。为此,我们推动投资战略从“广覆盖”向“深聚焦”转型,从“分散发力”向“聚合共赢”升级。

本次发布的“实业智投”投资品牌和百亿母基金,既是新起点,也是新契机。未来,我们将以“专业化、差异化、生态化”为核心,打造三大能力闭环:

一是聚合资源:强化“产业+资本”双重赋能,整合政府端政策引导、市场端资金活力、产业端技术积累,构建全链条赋能生态。例如,与市驻京办、沪杭深招商中心联动,导入高能级人才和科创资源。

二是深耕垂直:依托专业化团队和头部科研机构,聚焦硬科技赛道,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做深产业链价值挖掘。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快落地“平战结合”的防空洞算力建设,推动“中国视谷”产业基金重点投向视觉智能标志性项目,助力杭州打造全球AI产业高地。

三是差异定位: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既补强产业链“短板”,也抢占新兴赛道“长板”,加速新质生产力的落地转化。例如,在合成生物领域,我们组建杭化新材料技术转化平台,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在低空经济领域,建设全市统一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平台,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场景。

我们坚信,唯有深耕实业、创新突破,方能在变局中开新局。杭实集团作为市属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将以更坚定的战略定力、更精准的资源配置,践行国有产业投资平台的新使命——坚守“实业报国”初心,“成就未来实业”,做产业升级的“领航者”、创新生态的“共建者”、价值创造的“长期主义者”,服务国家战略,深化数智赋能,助力杭州“5+5+5”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生态共赢:以开放姿态共绘发展蓝图

面对新格局、新挑战,杭实集团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模式,构建“水、林、田、风”四位一体的产业投资生态。这次发布的“实业智投”品牌,母基金作为能量源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资金支持;数字化平台以水的包容和灵动串联起各类有价值的资源和信息;投资平台作为林地、苗圃、农田,为各个阶段的投资项目提供成长支持;招投联动工作中心要像活跃的季风,把更多的“良种”带到合适的地方扎根。我们建立的这套体系,就是在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以投资生态带动产业生态,以产业集聚带动经济发展。

首先,与生态伙伴:从“资源互补”到“生态共建”,实现项目共赢。

过去,我们与广大生态伙伴通过“资本共投、技术共创、场景共享”等多种方式建立了互信共赢的合作基础。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打破边界,深化两种模式:

一是战略协同型合作:与产业伙伴联合开拓市场,与银行、券商及投资机构伙伴共同为所投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提供多维赋能支持。

二是长周期价值型合作:共建技术转化平台、产业孵化器、共同设立基金,以及与合作伙伴共享数据、渠道和供应链资源,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深度绑定机制。

杭实愿做生态的“连接器”和“放大器”,让每一份合作都能释放乘数效应。

其次,与区县(市)及经济平台:从“点状突破”到“全域赋能”,实现招投共赢。

我们与各区、县(市)前期通过“招投联动”“基金+基地+招商”以及沪杭、杭港牵引的综合招商赋能合作模式已结出硕果:仅视谷基金在2024年1年就促成5个新项目落地,新增落地总额14亿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模式升级、机制升级、能力升级”:

一是区域产业地图升级:探索“一链一策”“一园一策”方案,结合地方产业要素资源和特色禀赋深入探索链主招引、存量焕新路径。

二是赋能工具包模式:推行“基金矩阵+综合服务”模式,为区县和经济平台提供从项目信息提炼、专场对接、资本注入到产业链场景开放的全周期赋能。

三是跨区域资源导入:通过北上港深四大中心跨区域导入高能级人才、科创资源,助力地方抢占新质生产力高地。

最后,与内部投资平台:从“单兵突进”到“聚力共生”,实现价值共赢。

杭实集团四大投资平台构筑起的基金矩阵,在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方面已初见成效。如何进一步构建规模化、品牌化、体系化、集群化的投资生态,一定要在科技类项目和产业并购上下力气、见成效:

科技类项目:

过去选项目可能更多关注“资金密集”“模式可行”和“用户基数庞大”这类标签,选科技类项目,可能就需要更多关注“技术壁垒”“人才集聚”和“产业生态纵深广阔”。我们将立足杭州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带雨林”,深挖“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创新项目。重点关注本土产业龙头裂变项目,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头部企业、即将进入资本市场的创新企业,适度布局早期尖端科技、国际创新项目。除了深耕杭州之外,我们的四大中心所在地也是头部高校、科研机构的集聚地,我们将通过与他们开展合作,以及四大中心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资源持续拓宽科技类项目渠道。

不同于财务投资类项目、商业模式类的项目,科技类项目即使前期论证充分,但天然无法避免试错风险。目前杭州市国资委也在持续探索建立尽职合规免责机制,鼓励产业基金积极大胆投向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五大风口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战略资本,营造改革创新、积极履职、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我们也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积极跟进,探索新的投资领域和模式,推动投资生态系统的持续优化和升级。

产业并购类项目:

从“由内而外”的角度来看,杭实集团的众多参股企业实际上都可作为集团后续开展产业并购业务的资源与引导,从企业核心业务的强化与拓展需求出发,深度挖掘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主动筛选并购标的,并事先谋划相互之间如何达成协同效应,让各环节的优势得以充分融合与发挥。杭实集团可以全力运用自身在资金调配、行业资源整合以及企业管理等诸多层面的长处,为并购标的后续在产业升级、运营模式转型等关键进程中保驾护航,助力其塑造出更具活力与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从“由外而内”的角度来看,除了内生发展需求驱动的并购外,杭实集团始终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保持高度关注,也考虑适时通过产业并购的方式,积极切入新兴产业版图,为参股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布局开拓新的发展路径,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能。

为此,我对我们的投资团队提出三点期待:

一是产业洞察力再进化:“研究驱动”是我们的必答题,各投资平台要形成合力,统筹建立“技术洞察+市场研判+政策解读”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让我们的团队能读懂产业变革的“明线”与“暗线”,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智慧。

二是创新融合度再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我们要推动科研平台与产业平台“双向奔赴”,为“投早投小”提供扎实的科学论证基础和场景资源保障,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三是生态构建力再跃升:在助力构建杭州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选投管退”四个环节中,“管”,即赋能的分量越来越重要。我们不仅要做产业投资者,更要努力思考如何成为“产业组织者”和“生态运营者”,带动已投企业融入杭实生态圈,以“开放”为舟,以“创新”为桨,与生态伙伴共同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

站在新时代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杭实集团深化实施党建引领、科技强基、海外拓展、招投联动、人才焕新、体制改革“六大提升行动”,持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团队高效执行力。在“挑大梁、当头雁”的奋进路上,深耕“实体企业投资与发展、产业园区投资建设与运营、大宗商品贸易与产业链供应链投资建设,相关产业投资与资产经营等”四大主责主业,聚焦智能物联、新材料、低空经济、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产业赛道,打造以实业智投平台为核心,以产业投资和产业生态培育为引擎,以供应链服务和产业园区为两翼的“一核双擎两翼”产业投资新范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动能,切实发挥杭实集团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产业控制力、创新发展力、资源整合力。展望未来,杭实集团将继续坚守初心与使命,致力于打造新时代全国一流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杭州产业经济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再创辉煌。